央視網消息:1954年,盤龍城遺址的發現將武漢的建城史上溯至3500年前,盤龍城因此也被譽為“武漢城市之根”。守護武漢的城市記憶,當地的創新做法又是什么呢?
《古跡里的中國》今天打卡位于湖北武漢的盤龍城遺址。它是長江流域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遺跡最豐富的商代早期遺址,這里出土了青銅器、玉器、陶器等3000多件文物,不過這里最重要的展品之一,其實并不在館內,而在館外。
原來遺址本體就是博物院最大的一件藏品,然而由于年代久遠、潮濕多雨的氣候,土遺址的保護展示是個極大的挑戰。研究人員按照考古資料,創新性地采用新材料和新技術,對遺址進行修復,重現了宮殿建筑的木骨泥墻、夯土筑造等工藝細節。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共迎來游客量64530人次,日均9219人次,同比增加15.8%。獨特的“半嵌入式”場館設計讓博物館隱于自然地勢當中,游客可以輕松走上博物館屋頂,欣賞整個遺址區的自然風貌,感受滄桑變遷。
博物館內也實現了整個宮殿建筑主體的復原。透過巨大的落地觀景窗,館內眾多的展品和遺址區渾然一體,處處充滿巧思的設計,實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
從城垣、濠溝、宮殿基址等各類重要遺跡到綠松石鑲金飾件等3000余件珍貴文物,盤龍城持續數十年的考古發掘成果不斷豐富博物館的內涵和展示,館、址一體的運營體系開創了我國遺址類博物館管理和運營的新模式。
策展出新 青春匠心守護歷史文脈
盤龍城遺址的創新不僅在館址融合上,更在展覽創意上。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開館5年,是一個年輕的博物館,卻獲評“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而創新力的來源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策展團隊。接下來一起去認識他們。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的考古研究部是館內各項展覽的創意“大腦”,團隊成員是一群“90后”的年輕人。眼下,他們正忙著策劃一個新展。
盤龍城遺址跨越300年,想要講好它的故事并不容易。這群從考古專業畢業的年輕人將嚴謹的學術和年輕人的腦洞結合,打造出“江漢泱泱 商邑煌煌”盤龍城遺址基本陳列,通過各種場景化等創意展陳設計,將歷史與現代交匯一處,讓文物“活”了起來。
造型各異的古代文物究竟是做什么用的?轉動滾筒就能對應到現代的生活用具,一目了然。為讓觀眾輕松認識“鼎、鬲、簋、觚、爵”等生僻字器皿,還創設了不少小玩具、小游戲。
除了自主策展,他們每年都要推出原創新展。基于現有文物和考古研究出發,不斷尋找新的主題角度,比如“長江萬里青——長江流域青銅器精品展”“色如天相 器傳千秋——中國古代綠松石文化展”等原創展覽,都讓觀眾耳目一新。
來源: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