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11日報道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8日發表題為《通用汽車在中國的抉擇時刻:留下、縮減還是離開》的文章。作者是克里斯托弗·奧茨。全文摘編如下:
通用汽車公司曾是中國汽車市場的長期霸主。過去兩年里,該公司一直希望通過大量引入新車型重振其在世界最大汽車市場搖搖欲墜的業務。
其中包括凱迪拉克IQ銳歌純電車型,公司高管曾希望它可以吸引中國消費者。通用汽車公司首席財務官保羅·雅各布森2022年曾說:“我們認為這將會是我們在中國的一款極具優勢的車型,我覺得它將是對未來趨勢的出色測試。”
兩年后,IQ銳歌在通用汽車的中國銷售榜上微不足道,而這家車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萎縮。在中國持續盈利多年之后,通用汽車今年上半年出現虧損。市場份額的喪失已經引發要求通用汽車縮減中國業務、甚至徹底撤出中國的呼聲。
幾乎每家外國車企——從大眾、豐田到特斯拉——都面臨中國業務的減速或收縮,中國消費者正蜂擁購買中國汽車,這些汽車一度被認為比不上那些規模更大的全球品牌。
傳統汽車廠商未能跟上中國向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轉型的步伐。中國品牌還在高技術性能方面實現了超越,而且價格往往遠低于外國競爭對手。
通用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瑪麗·巴拉已經表示公司將在中國市場堅持到底。公司7月份披露了重組業務的計劃,這一過程通常會導致工廠、車型和就業崗位的縮減。而在與主要合資伙伴上汽集團具體討論合作計劃之際,該公司調整了其在中國的領導團隊。它們的協議將于2027年到期。
巴拉8日告訴投資者,通用汽車公司和上汽集團“正在采取重大步驟以確保我們中國合資公司實現盈利和可持續發展”,并稱到今年晚些時候經營狀況好轉的跡象將變得明朗。
福特汽車公司和斯泰蘭蒂斯集團通過削減工廠產量、著力開發細分市場以及利用中國工廠向其他國家出口汽車來應對在華銷量的萎縮。
通用汽車公司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政府以汽車廠商與本國企業合作為條件向外資開放市場后不久進入中國的。通用和大眾都與上汽集團成立了合資企業,普遍認為后者是中國最先進的車企之一。
中國很快成為通用汽車的增長引擎。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初,該公司在中國的汽車銷量超過了美國。到2016年,通用汽車在中國擁有18家裝配廠,僅比在北美少一家。
根據通用汽車提供的數據,該公司的市場份額已從2018年的13.7%下降到2023年的8.4%。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認為,其份額的下降反映出一種更廣泛的趨勢,即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已從這個十年初期的大約三分之一增長到今年上半年的接近60%。
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馬格納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斯瓦米·科塔吉里說,較為年輕的中國企業在電動車方面的動作快于傳統車企,后者幾十年來精通內燃機技術。他說:“它們直接走向了下一個臺階。”
上海的汽車業分析師拉索說,通用汽車在某些情況下動作過于遲緩,無法為客戶提供電動化選項。他說:“它們沒有走到代表這個市場走向的最佳位置上。”
咨詢公司“中國汽車洞察”創始人涂樂說,通用汽車和其他老牌車企在車內數字體驗——例如語音指令、聯網能力以及與駕駛員的智能手機的無縫融合——方面也落后中國競爭對手。(編譯/曹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