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日,唐山在深夜的寧靜中遭遇了一場致命的7.8級地震,整個城市在震動中化為廢墟,無數生命在不知不覺中逝去。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華國鋒緊急指派中央軍委后勤部部長張宗遜前往救援。面對道路毀滅和設備缺乏的困境,張宗遜和他的團隊是如何開展救援工作的?他們是如何與時間賽跑,努力挽救生命的?
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河北唐山遭受了一場毀滅性的7.8級地震,地震震中位于路南區吉祥路附近,震中地區烈度高達11度,震源僅深12公里。此次災難影響波及我國東部多個省市和自治區,從北的黑龍江滿洲里到南的河南漂河,以及從東的渤海灣到西的寧夏名咀山,數億人感受到了震動。
地震發生時,唐山市瞬間被夷為平地,不光唐山受到嚴重破壞,鄰近的天津市亦遭受極大沖擊。城市中的住宅幾乎全數倒塌,廢墟遍地,農田被泥沙淤塞,水渠和水井被嚴重堵塞,交通系統如公路和鐵路橋梁遭受重創,死傷者無數。
地震發生后,幸存者挖掘廢墟,急忙前往北京向中央政府匯報災情。唐山礦工會副主席李玉林與同事們乘坐救護車直奔北京。李玉林和他的團隊在中南海紫光閣前向中央領導匯報災情,淚流滿面地敘述了災區的慘狀。
當天上午,中共中央在紫光閣緊急召開會議。華國鋒動情地詢問李玉林:“作為直接來自災區的你,最了解當地狀況。告訴我們,最緊急需要做什么?”李玉林建議:“請立即派遣解放軍前往唐山執行救災任務,并請全國各地醫療隊趕赴現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迅速作出反應,宣布動員全國資源,全力支援唐山救災。為有效組織救援,特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
兩天后,華國鋒總理向病重的毛澤東匯報了救災進展。雖然言語已顯困難,毛主席堅持親自閱讀關于唐山災情的詳細報告。報告中,災區慘狀被生動描繪:成千上萬的家庭破碎,大量兒童成為孤兒,許多家庭全員遇難。
毛主席在閱讀報告時,感慨萬分,眼含熱淚。他的情感反應強烈,即使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也要親眼看完報告。據毛主席的醫療組成員王新德回憶:“主席堅持親自過目每一份來自災區的匯報,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主席如此情感外露。
毛主席迅速審閱并批準了這份文件,而且指令華國鋒擔任中央慰問總團的團長,親自前往唐山,向災民傳遞中央政府的關懷與支持。深感責任重大的華國鋒毫不遲疑地行動起來,立即召集中央軍委后勤部部長張宗遜,傳達了毛主席的指示。
他強調了迅速響應的必要性,并明確指示張宗遜要不計成本地為唐山災區提供援助,確保災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滿足,并努力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我們都知道,每當大的自然災害發生,最關鍵的就是得保證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保持災區的社會秩序穩定。華國鋒把這么重大的責任交給張宗遜,這說明他非常信任張宗遜能夠搞定這件事。
張宗遜,這位陜西籍的老兵,從青年時代就踏上了軍旅生涯,18歲進入黃埔軍校學習政治,之后投身共產黨,并在秋收起義中與毛主席肩并肩作戰。隨后他參與了長征,并確保了毛主席的安全到達延安。經歷了無數戰役的洗禮,包括雁門關的伏擊戰與百團大戰,他的戰斗經歷豐富。
在解放戰爭中,張宗遜扮演了重要角色,參與指揮解放西安、蘭州等戰役,為西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建國后,他被任命為開國上將之一,歷任重要軍職,直至1973年被任命為總后勤部部長。
1976年的唐山地震發生時,雖然年事已高且健康欠佳,張宗遜依舊挺身而出,積極響應華國鋒的召喚,迅速前往災區指揮救災。他的到來立即提升了救援行動的效率,迅速制定并實施了救災方案,全力調動解放軍和全國資源支援災區。
從地震發生之日起到7月底,僅僅幾天內,救援隊伍就迅速壯大到數十萬人。其中包括10萬解放軍戰士和將近2萬醫療人員,以及3萬來自工業、交通、郵電等部門的技術人員和工人。
為了快速運輸救援物資,全國各地緊急調配了5000余輛汽車,唐山機場在最初幾天內的飛機起降次數達到了874次,運送了數千噸的救援物資,有效解決了災區緊急需求。
在這些救援力量到位之后,張宗遜親自監督救援行動的展開,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能迅速有效地執行,最大限度地減少災難帶來的損失,恢復災區的正常生活秩序。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緊急響應階段結束后,接下來的任務是重建災區,盡快恢復受災群眾的正常生活。地震造成了薊運河大橋的破壞,這座橋是連接天津和唐山的主要通道,其破壞嚴重影響了救援隊伍和物資的運輸。
在這種緊急情況下,大量官兵不顧個人安全,跳入湍急的河水中,清理水中障礙,親手搭建浮橋以恢復交通。這座長達159米的浮橋不僅保證了后續救災部隊的順暢進入,也確保了救援物資和轉移傷員的流暢。為了表彰這些英勇的官兵,張宗遜親自前往天津蘆臺區慰問部隊,并被當地群眾高度贊揚,稱這座浮橋是“用解放軍的血肉筑成的軍民連心橋”。
1976年8月,應毛主席的委托,華國鋒帶領中央慰問團前往災區。8月4日,華國鋒抵達天津,并由張宗遜和郭玉峰迎接。隨后他們一同前往多個重災地點進行慰問,包括天津的重要工業基地和醫療機構,到處走訪,與受災的工人、解放軍和醫護人員親切交談,鼓勵他們在災后重建中繼續努力。
特別是在新河船廠的慰問中,工人們深情表達了他們的決心:“盡管地震摧毀了我們的廠房,但我們的意志堅不可摧。我們會重建一切,恢復生產。”8月6日,中央慰問團前往唐山鋼鐵公司,華國鋒在那里的公開講話中強調了毛主席對災區人民的關懷,并激勵大家保持堅強,認為人民是創造奇跡的源泉。
隨后,在震后短短十天內,地區交通迅速恢復;一個月后,學校和工廠陸續復工。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唐山不僅恢復了供水供電,還在冬季來臨前搭建了數百萬間簡易住房,確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
而在災后重建的過程中,張宗遜多次巡視受災地區,親自了解災民的生活狀況,并調配資源加速重建工作。他的有效領導和精心部署,確保了救援工作的高效率,也在全國面臨困難時刻穩定了人心。
“記得當時部隊來了一個連隊幫我們建了簡易房,不是簡單的棚戶,而是很結實漂亮的小洋房,當時我們感覺真的很溫暖。”一位唐山居民回憶說。
部隊官兵還關注到了災民的日常需求,不僅幫助建房,還主動為災民提供生活必需品。“那時候,看到我們家缺柴火,他們就把柴火送到家門口;水缸空了,他們還幫忙挑水。”另一位居民感慨地說。
在災后,張宗遜并未就此停步,即使在1978年退休后,他依舊關注著災區的恢復情況。退休生活中,他以極大的節儉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甚至資助了重建學校的經費。1988年,為表彰他的卓越貢獻,張宗遜被授予了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時間飛逝,那場大地震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我們的城市已經恢復并且變得越來越繁華了。張宗遜和華國鋒兩位同志雖然分別在1998年和2008年離開了我們,但他們和許多人為這片土地所做的努力,我們都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這些都將被永遠記住。大家當初夢想的美好社會和生活,現在正一步步變成現實。看看我們周圍,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未來一定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