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文獻來源。
(周世宗柴榮 繪像)
周世宗柴榮,在位的時候攻打了后蜀,而且戰況相當不錯,勢如破竹,如湯沃雪,打得后蜀是連連敗退。
后蜀打不過,著急了,沒辦法只好向北漢和南唐求援,希望北漢和南唐可以偷襲周世宗的后方。
南唐當時的回復是積極的,意思這事兒南唐指定是要出手的。
當時的南唐皇帝,是中主李璟。
李璟這個人,我們聊過很多了,他性格比較和睦,稍微有那么一點點的柔弱,平時沒什么特殊愛好,就是喜歡寫寫字聽聽曲子,因為南唐當時屬于是文化極盛之地嘛,君王搞點這個也沒毛病,本質上來講,李璟是個文藝皇帝。
但是,雖然他搞文藝,但他也很有理想,即位之后相繼滅掉了閩國和南楚。
雖然說只是滅掉了閩國和南楚,并沒有實現徹底的占領,而且從后來的結果看,李璟滅亡閩國和南楚純粹是為北宋做了嫁衣,可是連續滅亡兩個強大的割據政權,這就給了李璟一種飄飄然的自信。
歷史上那些文藝皇帝,他們在藝術的世界里獲得了尊嚴,獲得了成就,但卻往往會在現實世界犯下同一個毛病,那就是將殘酷的歷史審美化。
天晴了,雨停了,李璟感覺自己也行了,他就有點自大了,有點敖世輕物,傲睨自若了,他認為南唐在自己的領導之下,已經有了一統天下的能力,于是他還專門派出使者,讓使者走海路,繞過后周,和北漢以及契丹人聯系,聯系什么呢?當然是相互通氣,看看能不能搞個戰略同盟,收拾一下發展勢頭正猛烈的后周。
(契丹瓷器)
李璟對后周,一直處于一種較為敵對的狀態,他,以及他的父輩,都一直以唐朝正統而自居,認為自己是唐朝皇室的后裔,且是那種根正苗紅的后裔,在他們的視角中,中原是大唐故土,后周政權的建立,無疑是一種竊據。
所以,如果后周動亂,南唐一定跑去添亂,如果后周有將領叛亂,南唐也會出兵援助,就是李璟一直在明里暗里的和后周較勁。
后周呢,很長時間反應不大,或者說壓根就沒反應,但這不是因為后周忍讓,后周怕了,而是因為周世宗柴榮此前一直忙于對付契丹人,高平之戰勝利之前,柴榮根本就沒有時間和南唐計較。
現在高平之戰打贏了,柴榮自然要新賬舊賬一起算,用兵南唐那是板上釘釘,勢在必行。
首次征討南唐,周世宗主要任用了三個人,一個是李谷,一個是王彥超,還有一個是韓令坤。
同時,周世宗還聯系了吳越國,要求吳越方面出兵策應后周軍。
后周大軍征討南唐,首先要過的一道坎,不是南唐的嚴防死守,而是淮河。
夏天的時候淮河有水,不容易強攻,所以周世宗特地把作戰時間安排在了冬天。
我們一般會認為,冬天到了,那天氣就是折膠墮指,天凝地閉,實際上在淮河不是這樣的,尤其是南唐這段的淮河,一到冬天,淮河的水位就會下降,而且還是大量下降,肉眼可見的那種,嚴重的時候還會斷流,淮河水要是斷流了,那敵軍來襲可就如履平地,所以南唐軍每年冬天都會派兵在淮河駐守,防止有敵軍偷襲。
南唐有個大臣叫做吳延紹,時任壽州監軍,當時他在地方上權力很大。
關于這個吳延紹呢,生平記載都不詳細,南唐的史料中倒是有一個叫做吳延紹的人,是個醫生,醫術非常精湛,還治好過南唐開國皇帝李昪的病。
(淮河上游)
不知道是這醫生吳延紹后來做官做到了監軍,還是說只不過是重名,但是十分明顯的是,監軍吳延紹不太聰明,在軍事領域也不專業,因為他做監軍的時候,他直接把駐守在淮河的南唐軍全都撤了回來,理由是:
那個地方根本就不會有人來攻打,專門派出一支軍隊去駐守,又費糧餉又費錢。
吳延紹把淮河守軍盡數撤回,南唐另外一個叫做劉仁瞻的將領立刻予以反對,說這么做簡直是胡鬧,但是很可惜,他的奏疏送上去之后還沒等到回復,后周的軍隊就已經打過來了。
淮河沒有兵力駐防,那真是感情好,后周軍隊十分從容的在淮河上搭建浮橋,然后大搖大擺的全都走了過來。
聽說后周軍已經渡過淮河,南唐上下是驚慌一片,唯一不太驚慌的,正是當時建議不能撤掉淮河守軍的劉仁瞻。
劉仁瞻的父親劉金,當時是楊行密割據淮南時的三十六名將之一,劉仁瞻他大哥劉仁規還娶了楊行密的女兒,后來徐溫架空南吳,徐溫的養子李昪代南吳建立南唐,劉仁瞻就歸到了南唐政權這里邊。
作為南吳時代的遺留將領,南唐時代的新生代名將,劉仁瞻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他是五代十國時期很少見的那種既修文又習武的將領,就是說哥們喜好儒學,知識量廣闊,見識豐富,同時這兵法韜略,上戰場打仗啥的,他也不含糊,南唐攻滅南楚的時候,劉仁瞻就曾經參戰,他在水面上帶領戰船兩百艘,沿江而直上,作戰非常之勇猛,而后周軍本次征討南唐,首先要拿下的戰略點,就是由劉仁瞻所駐守的壽州。
要不說這名將就是名將,他是真的保質保量,后周大軍猛攻壽州,硬是拿不下來。
不過壽州雖然沒拿下來,但后周軍在壽州的外圍還是消滅了不少前來支援壽州的南唐軍,這其中就包括南唐將領劉彥貞的部隊。
(劉仁瞻 形象)
劉彥貞的父親劉信,也是當年南吳的名將,是和楊行密同一時代的,而且劉信當年也是一員虎將,都說這虎父無犬子,在劉金劉仁瞻的身上的確得到了印證,可是到了劉信劉彥貞,就有點失靈了。
《南唐書》里有一條很奇怪的記載,說劉彥貞這個人,騎射本領很強,最擅長的事情是每次射完箭之后,他都能把他射出去的箭給撿回來,說他可以準確的回收箭支,他很懂得節約。
這也算作是人才,但是這樣的人才應該去搞后勤才對。
劉仁瞻到地方駐守之后,在百姓間素有好名,而劉彥貞到地方駐守之后,大肆斂財,傷害平民利益,道德上很有瑕疵。
但是劉彥貞還是挺會來事兒的,他在民間大肆斂聚,可是大部分錢他都輸送到了朝廷里,用以賄賂朝廷里的高官,讓這些高官在皇帝的面前說自己的好話,順便吹捧自己一波。
這些收了劉彥貞錢的官員們可以說是專業水軍,在李璟的面前把劉彥貞吹成了克敵制勝,攻無不取的戰神。
李璟也是好忽悠,一聽大臣們把劉彥貞給捧得這么高,二話不說就把劉彥貞給派上了戰場,結果劉彥貞到了戰場上胡亂用兵,很快戰敗,把命也給搭上了。
擊殺劉彥貞的,是后周將領李重進。
一開始負責進攻壽州的,是后周將領李谷,但是李谷挺老長時間沒攻下壽州,周世宗就把他給換下來了,而接替李谷陣前指揮的,正是李重進。
后周的開國皇帝,是太祖郭威,而郭威的外甥,就是這個李重進。
李重進也是一員猛將,就是長得有點不太如意,他的這個臉呢,比較黑,所以時人給他起了個“黑大王”的綽號。
盡管換了帥,攻取壽州的進度卻始終不能推進。
(古城風光)
壽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壽縣。
壽縣名氣很大,歷史上四次作為都城,十次作為大郡,這里不僅僅是楚文化的故鄉,還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
不想淝水之戰還好,一想起淝水之戰,柴榮就來氣。
當年東晉謝安的北府兵以少勝多,擊敗了前秦大軍,扭轉了東晉的命運,如今明明是敵弱我強,我怎么還就拿不下這個壽州呢?
柴榮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這回他也不指著李重進了,而是自己披甲上陣,親臨戰場指揮。
柴榮是發了狠了,他集合大軍的同時,還征調了數十萬民夫,那是黑天白天接連不休的攻城。
夕陽如血,映照在巍峨的城墻上,旌旗獵獵作響,南唐守軍身著殘鎧,手持斷劍,箭矢襲來時,不斷有人倒下,但更多的人迅速補上,仿佛壽州城就是用他們的血肉之軀鑄就的銅墻鐵壁。
城下,后周軍隊如潮水般洶涌而來,城墻上密密麻麻的如螞蟻一樣爬滿了攻城的士兵,他們高舉著長槍,吶喊著沖鋒,企圖用人數和武器的優勢碾壓這座孤城。
可是,云梯被一次次的推倒,好不容易爬上城頭的士兵也很快被擊殺,跌落在地,成了肉泥。
城墻內外,尸體堆積如山,鮮血染紅了大地,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血腥味和焦糊味,可就在這樣的境地下,沒有人選擇撤退,凄迷的夜色中,后周軍又發起了新一輪的攻擊。
城下的柴榮和城頭上的劉仁瞻遙相對望,這一刻,他們都在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難以置信。
參考資料:
《南唐書·劉仁贍傳》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八十四》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
《宋史·卷二百五十一·列傳第十·韓令坤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