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黑龍江新聞10月29日電(劉璐)近年來,無人機廣泛用于農業種植領域,助力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用無人機噴灑農藥確實省時省力,可是這其中也存在很大的風險隱患,極易造成相鄰農田農作物受損,遇到這樣的問題怎么辦?
“農田里調解”咱們現場辦案
“感謝法官,這么遠的路,專門來為我們調解,真是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了!”當事人李某激動地對法官說。近日,肇源縣人民法院新站人民法庭成功化解了一起因無人機噴灑農藥致鄰近作物受損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
李某在肇源縣某村承包400多畝水田用于種植水稻,其中部分水田與張某的稻田地相鄰。在耕作的過程中,張某使用無人機為其承包的稻田噴灑農藥,噴灑過程中因操作不當,致使農藥誤噴到相鄰的李某水田中,造成李某的水稻遭受損害,產生經濟損失。雙方協商未果,李某為維護自身權益,來到新站人民法庭求助。
法官了解案情后,考慮到目前為秋收時節,張某人在外地無法取得聯系,為及時化解糾紛,當即前往吉林省松原市張某所在地,尋找未果后在其經營的合作社留下聯系方式以及李某遞交的起訴狀副本。當日下午,張某與法官聯系,表示自己目前在肇源,希望法庭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
李某表示其正在農田作業,無法來到法庭。為進一步了解受害農田實際情況,更好地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法官動身前往農田現場。
來到田間,法官對張某噴灑的農藥種類以及對李某農作物的影響程度進行詳細了解。但雙方分歧較大,調解一度陷入僵局。法官并未就此放棄,而是耐心地與雙方當事人說事理、講情理、釋法理,以雙方鄰里關系為突破口,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協商解決方案。
“你們雙方的爭議焦點主要是損害賠償具體數額,如果走鑒定程序,不僅鑒定費用高、時間長,耽誤秋收不說,還會影響鄰里關系,對你們雙方都是負擔。”調解現場,法官從情、理、法多角度為雙方算了一筆“賬”,并引導當事人理性思考,彼此互諒互讓。最終,雙方就賠償事項達成一致意見,握手言和。
“專業數據”讓人心服口服
“養柞蠶這些年,最怕藥害了,沒想到法庭居然這么快就把損失給我要回來了。”五大連池市的李某激動地說道。
李某以養蠶為生,但本該結蠶繭的桑蠶卻因臨地噴灑農藥導致大批死亡。五大連池市法院和平法庭案件承辦人收案后第一時間聯系蠶業站前往現場就行查看,由于李某在出現藥害的15天后才起訴到法庭,受到藥害的柞蠶已經滅失,對于當天具體天氣情況雙方又爭議不斷。
法官面對這種情況,立即聯系了氣象站調取了播撒農藥當天的氣象條件,以及請蠶業站講解了所播撒農藥對柞蠶的藥害效果以及本次可能出現的損失預估。
法官從情理與法理的角度進行調解。最終,在如此準確的、詳實的“專業數據”面前,雙方放下了對立情緒,順利達成調解協議,并當場履行完畢,該案得到圓滿解決。(完)